空間想像力訓練

今天是1月5日,上星期五面見了一位六年級的女生。她跟很多有讀寫障礙的學童一樣,一方面懼怕文字,另一方面卻熱愛圖畫。她比別人幸福的地方,就是她有一個全職媽媽。據說媽媽花了很多力氣,嘗試為她講解不明白的數學。正如很多家長的經歷一樣,媽媽發現即使孩子明白了,很快就會忘記,隔一段時間之後,好像一切都煙消雲散似的。這一點如果不是因為學習障礙引致,我們就應該問為何孩子們沒有在學習之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看過迅速忘記,並非學障生獨有,一般學童都有學過瞬即忘記的現象。對專業的教師而言,教學並非只是把要學生學的東西說一遍,而是要藉精心策畫的學習過程製造深刻的印象。很可惜,現時有不少教師關心印象有多少而非有多深刻。

依我十多年的觀察,深刻的印象很多時源於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手的意思,是指由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數學。至於動口,就是指在活動的過程中,必須有適當的語言文字承托着整個經驗。雖然有人認為文字會嚇怕學生,但是依我所見,適當的文字不但不會嚇怕學生,還可能提供很好的協助。話得說回來,這種猜想雖然在一般的課堂內得到確認,但是針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群組,我還是欠缺足夠的證據。

由於母親說女孩的空間觸覺頗為薄弱,我就跟她討論了需要很高空間想像力的課題—正方體的展開圖。來與我會面之前,女孩曾經自己完成有關正方體展開圖的課業。她一共找到了9款(而非正確的11款)正方體展開圖,可以想像,她的學習過程也許有些不足。

這部份的活動十分精彩,亦令母親和我都看清楚女孩實在可以從學習中提升空間想像力。開始的時候,我請女孩猜測到底隨便把六塊正方形膠片連在一起(六聯方),是否可以摺成一個正方體,發現她絕大部分的猜測都是錯的!她自己也常常在實作檢測之後笑起來。

然而,隨着時間的過去,她浸淫在空間想像力訓練的時間不斷增加,大家也清楚看出她猜測的命中率一直慢慢提高。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我們清楚看到女孩的空間想像力逐漸爬升,再一次說明:在適當的學習條件之下,即使有讀寫障礙,或其他特殊學習需要,學會數學並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