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嗎?
今天是10月12日,實驗小組剛完成了一輪應用題的學習,其中的一項重點是分清「資料」和「問句」。施教時,老師對用語的精確度有些疏忽,把「問句」說成「問題」。單從文字意思而言,其實不能算錯。然而,對懼怕或不善語言文字的學生來說,卻可引出不少岔路。首先,整道應用題也可叫做「問題」。其次,不妥之處或瑕疵也可稱為「問題」。最後,「問句」也可稱為「問題」。當老師展示應用題的某一部分不含問句的文字,然後問學生「這兒有問題嗎」,誤會隨即產生。有的學生認為沒包問句的一段文字,作為應用題肯定「有問題」。現場老師多花了些課時處理這個橫生的枝節,總算能掃除誤解。
其實在口語互動的課堂環境,大可用「講嘢」和「問嘢」取代。指著文字,然後問:「這句是在講嘢抑或問嘢」,相信溝通會較順利。對數學化教學欠缺深入理解的人,不容易掌握精準語言的重要性,傾向以為數學化教學專用教材⟪校本單元數學學習套⟫中展示的語言規格過於嚴苛。只有真正面對能力不高的學生,仍然堅持用心教學的老師,才能體會其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