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焦慮症
今天是10月3日,上星期看到有關數學焦慮症的報導(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7/19782867),令我想起現時學校考評的惡性循環。
記不清自何時開始,學校的核心工作涵蓋了教學以外的眾多事情。即使單考慮教學,除了基本科目之外,又多了林林總總的教學任務。由於教師要處理的事情不斷增加,而一天卻仍舊只有二十四小時,最不顯眼的調動,就是削減備課時間。從頭腦簡單的問責會計看,教師並沒減少工作量產出,因為授課時數照樣記帳,上課時教師的軀殼仍在管理課室內的事情。只要下課後的會議、文件及眾多聯絡工作可以完成,就算通過資源增值的考驗了。
因為備課時間持續減少,授課質素下滑,學生學習表現隨即亮起紅燈。要掩飾,就只有操練一途。於是,校內增加功課、補課,校外補充練習大賣,補習社客似雲來。這些擠掉學生正常生活時間的措施,縱然有助學生於測考時,作出足以多拿些分數的條件反射行為,卻令他們更討厭上學、更不愛學習,其中部分甚至藉放棄行為表示抗議(可參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60924/55681965)。由於提升學生成績的效果不夠明顯,操練只會持續增加,學生的福祉更進一步地被犧牲。
追求刁難學生的TSA考題(https://34.174.41.168/index.php/learningdifficulties/hardshiplifewithmaths/268-2016-07-11-tsa),令局面更難收拾。先看以下是一道試行考題:
寫出一個比19365大,又比20776小的單數。
校方或教師為了防患未然,除了安排學生操練大量同類習題,甚或會往更艱深處鑽,率先令學吃吃以下苦頭:
寫出一個比19365大,又比20776小,而且與兩數相差都大於600的單數。
精神科醫生說的數學焦慮症,並非十分普遍。然而,由學校和家長聯手製造的數學厭倦情緒,卻比比皆是。原因簡單至不禁令人失笑:大家正在迫使全部人做些只有數癡愛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