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學的陳舊理解
今天是4月6日,想起女兒小學時的情況。記得她年唸初小的時候,學校還沒有空調設備。大熱天時,女兒總會因汗液產生皮膚敏感。塗了各種藥膏藥油,最終仍是滿身紅印和紅點。後來學校裝了空調,女兒的問題就消失了。
上一代的人愛用既定的尺度量度下一代的表現,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就以我女兒的皮膚敏感為例,有人會問:上一代年輕時都沒有空調,為什麼小孩子小小年紀,就要享受空調呢?要知道皮膚敏感並非我女兒的選擇,不是說她不希望有這樣的反應就可以沒有,為何成年人總愛大扣帽子,說小朋友不願吃苦?
做家長的應該明白,時代的確不同了,不能拿自己的一套套在小朋友身上。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我們對教學的理解,也不能總停留在半個世紀前。很多人習慣以為,教學就是告訴學生每一件事應該怎樣做,當中沒有多少費煞思量的地方,因此教學也不是怎麼辛苦的工作。
抱持這個非常陳舊的想法,難怪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何小孩子總是學不懂,也沒有興趣學習。更甚者,大家都不認為這是教學出了問題,反而一整天都在說孩子不用功。我推行數學化教學快17年了,其中一項目標,就是要把教學活化起來,擺脫教師告訴學生怎樣做的失效狀態。
教學並非就是把一些事情告訴小孩子,相反地,高質素的教學,追求的是孩子告訴你看到和學到的東西。如果要孩子把你想他學的東西,從他(她)的口中說出來,策略就絕不可少。
為了要佈置一個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發現將要學的東西的一個過程,心力的付出可以大得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