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枝強幹,保住未來

今天是11月17日,想說說家長的心境。當孩子有些學習障礙,做父母的難免忐忑不安。好端端的孩子,學業成績卻總是落後於人。也許大家揮不去事事爭勝的心態,眼見兒女的成績表不見風光,而且很可能長期落後,抑鬱、絕望隨此而生。

如果可以把眼前的困境暫且放下,不妨看遠一點,想想日後孩子追上的可能及所需的條件。接受了孩子在前期(很可能是整個小學階段)必定學得比別人少、比別人慢,應該關心有哪些學習內容和經歷可以壓後或放棄,哪些卻必須死守。誠然,此問題的答案涉及教學專門知識的深處,隨便找位教師也不一定可以回答。作為研究教學的人,我心中自有答案,不能說服其他人,只因無機會檢測其有效性!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可以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每年刪除數學課程內容的20%,就可以讓他們專注打好基礎,待日後學習障礙的程度消減時,有機會急起直追,學回少學了的部分。當然,留下的80%學習內容,必須是學會了便能確保學生有能力自學其他捨棄了的內容的重要基礎知識和技能。可惜,在現行的融合教育之下,教師總不能夠為了班中少數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要求其他孩子放棄學足整個課程的權利。這一點正好是融合教育導致快的被拖慢,慢的又跟不上,造成全輸局面,不得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