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照顧

今天是1月12日,之前提過很多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都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學會數學。過去四個月,我和這些學生面談,都是在單獨會面之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令他們學會數學,與課堂上的施教情況又有何分別呢?簡單來說,我用的方法都是過去十多年,數學化教學團隊曾經在一般課堂上使用過的方法,沒有太多特殊之處。

可是,在個別教授的情況下,學生得到的照顧絕非在一般課堂施教的教師所能提供。這一點就是我們面對的一項極大的挑戰。這些學生需要較慢的學習進程,而且需要更多的個別照顧,這些都是一般課堂難以滿足的。

面對差異,有必要調整期望。方法一是叫學得快的遷就學得慢的,一起學慢些、學少些。調整課程,把學習內容推遲,把要求降低,本應一勞永逸。奈何香港瀰漫着追求學得比別人多,比別人快的心態,要家長接受大家一起學少些、學慢些,恐怕絕無可能。然而,遲學真的令孩子輸在起跑線嗎?從事華德福教育(可參看 http://www.waldorflibrary.org)的人卻不這麼想,而且事實說明受華德福教育的人,不會因較遲進行學術性研習而出現升學困難。方法二是把需要學慢些的學生抽離,而且另設較慢的學習進度。為這些學生提供特別照顧,無疑需要額外的資源。試想:如果孩子先天雙腿不能走動,做父母的能不節衣縮食,買部輪椅讓孩子代步嗎?道理是這樣說,不過政府卻不一定按道理行事。說到尾這是一個政制問題,如果特區政府是向全體香港人負責,而非只是執行少數特權階級或北京政府的指令,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有效措施,或許早就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