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無法理解的微調TSA考題
今天是7月11日,最近試行TSA數學考卷面世。考過的學生說比學校功課容易,教師說刁鑽題不見了(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616/s00002/1466014876664)。傳媒朋友叫我看看三年級數學卷,看完感覺考題與之前的差不多,題數少了而已。
雖然我時常跟人說TSA,但必須承認,在TSA的數學題內,我弄不懂的東西多的是,現從試行考卷(http://www.bca.hkeaa.edu.hk/web/Common/res/2016priPaper/P3Math/2016_3MC.pdf)隨便找數個我不懂如何回答的問題,請各方高人指點。
圖1的評估重點,到底是「比較角的大小」,還是「直觀判別角的大小」?前者應要啟動具科學性和客觀性的檢測程序,或許要運用某些輔助工具,而後者則只憑肉眼判斷。
圖2的評估重點提到「用指南針測方向」,但考題內並無指南針,學生如何展示運用指南針的能力?
圖3考核的基本能力只要求學生能使用「永備尺」量度物件的長度,卻沒指明學生懂得判別何者較「合適」。由於課程指引並無列明何謂「合適」,如果學生考慮選項C可能出現步幅不一致的誤差而選了其他選項,應如何裁決及解釋?
圖4考核的基本能力只要求學生能「讀、寫和排列不超過五位的數」,但考題考的「寫」,並非一般理解的從讀音或中國數字寫法,轉為阿拉伯數字的位值記數法,而且「單數」並不出現在學習重點和基本能力之內,如何理解此題真正的考核內容?
圖5A考核的基本能力只要求學生能辨別直線和曲線,為何考題不直接問一條線是直線還是曲線,卻要迂迴地問一個不知可以如何理解的「組成」問題?如果把「D」看作由圖5B和5C組成,由於兩個組成部分都不是直線,故知(b)部的答案不能有「D」,與標準答案相悖,該如何判定和解釋答案的對錯?
以下圖B的考題,都是改編自試行TSA數學卷圖A的考題,試問A、B兩題,哪一題考的是基本能力?如果兩者考的都是基本能力,為何不取圖B而取圖A?如果只有圖A考的是基本能力,圖B考的又是哪種能力?如果只有圖B考的是基本能力,為何TSA要用圖A的考題?
依我看,檢討TSA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只會是一場騙人的鬧劇,因特區政府早已習慣了不講道理的施政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