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世界

今天是11月28日,剛過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51週年紀念,看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說了一句我聽得明白的話:「我們這一代愧對孫中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112001937-260407)。

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源自孔子⟪禮記⟫禮運大同篇。在愚民教育未流行之時,此篇知識份子無人不習。只看篇首十七個字,便知孔子何等高瞻遠矚,中國文化根基何其深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2352&page=5)。孔子認為「天下為公」乃大同世界的必要條件,故孫中山先生墨寶之中,亦以此四字最廣為人知。不論是古代帝制的天下為家,還是今天中共一黨專政的天下為黨,終究停留在「天下為私」,以統治集團的私利為先,離孔子的大同烏托邦仍然甚遠。「選賢與能」才可有良政善治,奈何「天下為私」令庸材可以藉擁護當權者佔據公職要位,賢能多被邊緣化。社會要「講信」才可「修睦」,⟪論語⟫記載孔子認為足食、足兵皆可棄,卻堅持「民無信不立」(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1133&page=136)。香港社會動盪撕裂,不再和睦,只因⟪基本法⟫承諾的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http://www.basiclaw.gov.hk/tc/basiclawtext/chapter_4.html),本可在2007年後實現,卻到今天仍然無影無蹤。中共以黨之私利為先失信於民,被香港人唾棄,其來有自,印證了孔子的真知灼見。

說孔子為民主先驅,實不為過。孫中山先生為孔子的政治思想,提供了詳細的現代實踐構思(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指引我輩邁向孔子的大同世界,功在千秋。「天下為公」引申人人享有平等政治權利,今天任何人罔顧這一項重要中國文化遺產,不止愧對孫中山,也不配繼承中國文化!

也許很多人以為我滿腦子是政治,實情是我每天都在想:為何在香港的融合教育政策之下,只有少數學生可以得益?為何很多SEN學生都得不到合適的照顧?如果香港人人可以享有平等政治權利,選出來的議員不會被野蠻地剝奪代議士的資格,要孩子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