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壓力

今天是10月5日,實驗小組開始進入應用題教學。過去數學化教學分兩方面入手:其一是培育良好做題習慣;其二是學習解題策略。前者由低年級開始,至高年級淡出,後者隨著良好習慣形成之後逐步加強。換言之,培育良好做題習慣所佔的比重將按年遞減,而學習解題策略所佔的比重將按年增加。實驗小組處於二年級,重點放在前者。今天開始了審題訓練,要求學生區分「資料」和「問句」。這種不是做題的審題活動,學生顯然並不習慣,可能不清楚「資料」和「問句」的意思,也可能見大堆文字已怕得要死,於是慌忙四起,亂作一團。

數學化教學一般於一年級即開始大量做題習慣的訓練,至二年級大概已有規模。實驗小組可能未有足夠訓練,或需花一些時間。本來,如果我們的制度有多點彈性,可以用「讀題」、「連環圖」或「看影片」形式布題,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的學生當不致過於吃虧。奈何一切遙不可及,大伙兒仍得在文字堆中掙扎。為了令學生明白題意,或許需要角色扮演,課時壓力可想而知。